承的古诗词 关于传承的古诗词( 二 )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
[诗文译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
[诗文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
[诗歌特色]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
还善于把握景物...
长篇古诗词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