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 八 )


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
2、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 。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 。
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 。
《送元二使安西》先让学生自读题,有的学生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 。
教师再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就读得正确了 。
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
3、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 。
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 。
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 。
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 。
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
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 。
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
二、情感的感悟必须把握好古诗词以诗传情这一特点 。
古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
1、“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维度必须恰当定位 。
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 。
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
观摩课所执教的一些诗词主题鲜明,情感强烈,情感目标的定位都比较恰当 。
例如:如:教杜甫的《春望》,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诵读,比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自然体会到诗人爱国爱家、优国优民的情感,引起了共鸣 。
2、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感悟要融为一体 。
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 。
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 。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 。
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
观摩会大多课例都重视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 。
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
3、教师要提高语言素养 。
古诗词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魅力,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美的语言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老师结合教材进行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激起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
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一、创设美育氛围1.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诗歌的语言凝练,在学习时不仅要感悟其中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更应品味其中的音乐美 。
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 。
如我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 。
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 。
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
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 。
2.播放音乐,烘托情感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 。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丰富的美感,并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入特有的意境中,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