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王昭君的诗词 有关昭君出塞的诗词( 三 )


虽得委禽 , 心有徊惶 , 我独伊何 , 来往变常 。
翩翩之燕 , 远集西羌 , 高山峨峨 , 河水泱泱 。
父兮母兮 , 进阻且长 ,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 , 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
明妃远嫁泣西风 , 玉箸双垂出汉宫 。
何事将军封万户 , 却令红粉为和戎 。
----胡曾 《咏史诗·汉宫》环佩魂归青冢月 , 琵琶声断黑山秋 。
三槐居语文网 , a \ Q&x2Q)[汉家多少征西将 , 泉下相逢也合羞 。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黄沙堆雪暗龙庭② , 马上琵琶掩泪听 。
汉室御戎无上策 , 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胡人以鞍马为家 , 射猎为俗 。
泉甘草美无常处 , 鸟惊兽骇争驰逐 。
谁将汉女嫁胡儿 , 风沙无情貌如玉 。
身行不遇中国人 , 马上自作思归曲 。
推手为琵却手琶 , 胡人共听亦咨嗟 。
玉颜流落死天涯 , 琵琶却传来汉家 。
汉宫争按新声谱 , 遗恨已深声更苦 。
纤纤女手生洞房 , 学得琵琶不下堂 。
不识黄云出塞路 , 岂知此声能断肠!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诗人的感受是深刻的:应该是汉人最感难堪的乐曲现在却被汉宫当作新声来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传至家乡故里并成为时尚 , 但真正知会其中怆怀悲思的又有几人?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 , 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 , 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
这种平易婉曲的语言与从容寄慨的抒情相辅相成 , 洋溢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
汉宫有佳人 , 天子初未识 , 一朝随汉使 , 远嫁单于国 。
绝色天下无 , 一失难再得 , 虽能杀画工 , 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 , 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 , 女色难自夸 。
明妃去时泪 , 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 , 飘泊落谁家 。
红颜胜人多薄命 , 莫怨春风当自嗟 。
----其二这首诗更是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 , “虽能杀画工 , 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 , 万里安能制夷狄?”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 , 你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去消灭边境的来犯之敌呢?欧阳修的诗歌在针砭时弊上 , 比王安石更进一步 , 确实是非常深刻的 。
可评作咏王昭君诗歌中的问鼎之作 。
汉主曾闻杀画师 , 画师何足定妍姿?宫中多少如花女 , 不嫁单于君不知!清朝历史学家刘献廷的这首咏昭君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更进一步 , 他写道 , 后宫里的美女 , 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 , 可能还多的是 , 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 , 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 , 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 。
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 , 白头宫中的美女 , 还不...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群山万壑赴荆门 , 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 , 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 , 环佩空归夜月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曲中论 。
(一)明妃初出汉宫时 , 泪湿春风鬓脚垂 。
低回顾影无颜色 , 尚得君王不自持 。
归来却怪丹青手 , 入眼平生几曾有 。
意态由来画不成 , 当时枉死毛延寿 。
一去心知更不归 , 可怜着尽汉宫衣 。
寄声欲问塞南事 , 只有年年鸿雁飞 。
家人万里传消息 , 好在毡城莫相忆 。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 人生失意无南北 。
(二)明妃初嫁与胡儿 , 毡军百两皆胡妃 。
含情欲说独无处 , 传与琵琶心自知 。
黄金杆拨春风乎 , 弹看飞鸿劝胡酒 。
汉宫侍女暗垂泪 , 沙上行人却回首 。
汉恩自浅胡自深 ,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可怜青冢已芜没 , 尚有哀弦留至今 。
昭君自有千秋在 , 胡汉和亲识见高 。
词客各摅胸臆懑 , 舞文弄墨总徒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