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王昭君的诗词 有关昭君出塞的诗词( 四 )


翦伯赞(一)旗亭〔旗亭〕本指古代的市楼或酒楼 。
这里指古代边境用来侦察、望敌情的“亭候”(岗亭)遗迹 。
历历路茫茫 , 风雪关山道路长 。
莫道娥眉无志气 , 不将颜色媚君王 。
(二)汉武雄图载史篇 , 长城万里通烽烟①〔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 。
古时边境有敌情 , 就在烽火台举火放烟 , 节节报警 。

何如一曲琵琶好 , 鸣镝无声五十年〔鸣镝(dí)无声五十年〕意思是说 , 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没有发生战争 。
鸣镝 , 响箭 。

今天看到较早的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歌 , 是西晋石崇的《王明君辞》 。
《辞》前有《序》 , 序云:“王明君者 , 本是王昭君 , 以触文帝(司马昭)讳 , 改焉 。
匈奴盛 , 请婚于汉 ,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
昔公主嫁乌孙 , 令琵琶马上作乐 , 以慰其道路之思 。
其送明君 , 亦必尔也 。
其造新曲 , 多哀怨之声 , 故叙之于纸云尔!”其辞曰:“我本汉家子 , 将适单于庭 。
辞诀木及终 , 前驱己抗旌 。
仆御涕流离 , 辕马悲且鸣 。
哀郁伤五内 , 泣泪湿朱缨 。
行行日已远 , 遂造匈奴城 。
延我于穹庐 , 加我阏氏名 。
殊累非所安 , 虽贵非所荣 。
父子见凌辱 , 对之惭且惊 。
杀身良不易 , 默默以苟生 。
苟生亦何聊 , 积思常愤盈 。
愿假飞鸿翼 , 乘之以遐征 。
飞鸿不我顾 , 伫立以屏营 。
昔为匣中玉 , 今为粪上英 。
朝华不足欢 , 甘与秋草并 。
传语后世人 , 远嫁难为情 。
”从石崇这首《辞·序》中 , 固然可以看出它和汉乐曲的渊源关系——怜其远嫁、多哀怨之声 , 但是他把和亲说成是民族屈辱 , 把再嫁说成是人身羞耻 , 则大大地宣扬了大民族主义和封建道德观念 。
石崇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好的 。
继石崇之后 , 隋代有薛道衡的《昭君辞》 , 唐代有东方虬的《昭君怨》、李中的《王昭君》等 , 都宣扬了类似的思想 。
宋、元、明、清各代 , 更是不乏其人 , 不乏其诗 。
特别是明清两代 , 把王命、君恩、女子节操等 , 都附会上了 , 内容更为反动 。
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
描写王昭君的诗句或者优美的句子? 李白:汉家秦地月 , 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 , 天涯去不归 。
汉月还从东海出 , 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 , 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 , 死留青家使人嗟 。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 , 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 , 传与琵琶心自知 。
黄金植拔春风手 , 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 , 沙上行人却回首 。
汉恩自浅胡自深 , 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 , 尚有哀弦留至今欧阳修: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 人生失意无南北此外还有最有名的一句 公主琵琶幽怨多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 , 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 , 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 , 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 , 环佩空归夜月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曲中论 。
“明妃”即王昭君 。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 。
据说每到秋天 , 四野枯黄 , 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 , 故名“青冢” 。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曲中论 。
”根据诗人的看法 , 昭君出塞 , 当然是“悲剧”了 。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 , 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 , 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 。
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 , 号宁胡阏氏 。
呼韩邪死 , 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
她是寿终正寝 , 丧在匈奴的领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