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读后感摘抄( 三 )


而更大的问题 , 是作者有意对于“观点”和“事实”进行的混淆 。生命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 在探索的过程中依旧缺少了太多证据 , 所以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 确实需要很多的推理和联想 。但当作者故意不说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进行的推测 , 哪些是已有的事实时 , 就会给人一种故弄玄虚却又烂尾的感觉 。
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 , 只有能将输入的东西用普通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输出 , 才算是达到了基本要求 , 但这本书对于我 , 哪怕对于生物学有初步了解的人来说 , 都变得异常困难 , 就不知道对于普通读者是怎样的磨炼了 。
最后说一下整体感受吧 , 感觉整本书更像是刘大可谢邀回答了知乎上的一个问题“生命如何从无到有” , 整体的行文和叙事风格都充满了知乎味 , 但并非每个人都是知乎精英 , 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教科书版的科普 。而书中提到的那些著名的科普书籍 , 《生命是什么》《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其实都可以是很好的榜样 。作为非专业领域的作家 , 更加不应该用太过于专业的方式去阐述问题 , 这样的感觉只会让外行人看不懂 , 让内行人觉得你心虚 。这里非常想和作者进行一个探讨 , 科普究竟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满足更多人的好奇心 , 但至少这本书上 , 我只看到了前者 。当然 , 这或许就是作者本身的风格 , 但只能说这样的风格 , 注定不会让更多人接受 , 也不会让自己的能力真正得以展现 。同时对于别的同样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来说 , 更容易受到打击和怀疑 。非常遗憾 , 其实我觉得刘大可你可以做的更好 , 少一些自恋和自嗨 , 多一些站在读者的角度 , 或许这本书的价值可以更大 。
《生命的起源》读后感(四):可能是关于生命起源最全面的“科普”读物
在大角的微博看到他推荐本书 , 由于身在海外 , 我只能购买电子书进行阅读 。作为一名化学生物学博士 , 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等有机会回国时定会再买一本纸质书收藏 。书的封底说 , “在中文读物中 , 你再难找到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全面的” 。看完全书 , 我觉得这甚至有点谦虚──关于“生命起源”这一话题的英文读物有很多 , 但光就全面性而言 , 我想不到有任何一本英文读物可以超越刘大可先生这本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