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读后感摘抄( 五 )


生命起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 要写好这样一本书 , 必须对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生物化学 , 分子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遗传学 , 发育生物学等学科都有不浅的涉猎 , 更不要说本书中不少内容完完全全来自于最近十年内的新文献 。刘大可先生虽非科班出身 , 毫不夸张的说 , 他在这些学科上的知识储备甚至超过不少我认识的相关专业的博士 , 我实在难以想象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付出了多少精力 。书中甚至还仔细讨论了ribonucleotide reductase的自由基机理──该机理的发现者之一JoAnne Stubbe是我在MIT读博期间教Biochemistry的教授之一 。我还记得她在讲到RNR中长达3.5nm的电子传递链时 , 提到她和Dan Nocera联合提出的基于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的Nocera-Stubbe model时的兴奋 。Stubbe教授一直是我在科学上的楷模之一 。她花了近40年的职业生涯来了解RNR的机理 , 为此她终身未婚 , 退休后还接着科研工作 , 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生物化学中这一重要的问题 。我想这一精神和刘大可先生花了几年写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是共通的 。
最后我想说 , 我很佩服刘大可先生 , 希望他能在这一话题上接着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从书中的两篇增章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 , 增章一算是贯穿着Nick Lane标志性的线粒体假说 。个人觉得Lane完全基于线粒体来解释复杂生命的起源以及高等生物的种种表现 , 美则美矣 , 但太过绝对 。如果刘大可先生愿意就“复杂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再写一本书 , 我希望并且相信他能(同本书一样)带来比Lane更全面的视角 。而增章二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生命 , 上接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 , 我很期待刘大可先生能扩展出一本比Paul Davies的《生命与新物理学》更有意思的生物物理学的科普 。
最后的最后是关于本书我的几点小建议:
1) 作者在首次提到辅酶时 , 为了通俗地解释辅酶的作用 , 将辅酶的主要功能归结为“运货” , 并给出了“保险车”这一比喻 。这在描述acetyl-CoA中CoA的作用时当然很恰当 , 但CoA其实是比较特殊的 , 生命体中的大部分辅酶(coenzyme或者cofactor)其实起的是催化反应的作用 。常见的一些辅酶 , 例如thiamine(维生素B1) , PLP(维生素B6) , 书中提到多次的NAD+(维生素B3)和FAD(维生素B2) , 以及lipoic acid等等 , 往往都是和酶的活性位点结合 , 催化底物的反应 , 我不觉得“运货”可以类比它们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