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词 柳树的意象( 十 )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 但作为傲霜之花 ,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 , 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 , 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 百花皆后香 。
”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 既是咏梅 , 也是咏自己 。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 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 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 只留清气满乾坤 。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 言浅而意深 。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 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

【后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词 柳树的意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 慎勿作桃李 。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 , 李白写诗规劝他 ,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 ,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 ,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 借以表达爱情 。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 莲子青如水 。
” “莲子”即“怜子” , “青”即“清” 。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 , 语意双关 ,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 见莲不分明 。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 , 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 ,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 ,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 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 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其他如“一叶叶 , 一声声 , 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 , 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 , 自己隐居山林 ,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子规鸟即杜鹃鸟 。
起句写即目之景 , 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