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词 柳树的意象( 五 )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 , 陌头杨柳绿烟丝 。
不因送客东城去 , 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 , 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 。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 , 倦鸟呼愁村数家 。
扑头飞柳花 , 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
“指青青杨柳 , 又是轻攀折 。
动黯然 , 知有后会甚时节” , “西城杨柳弄轻柔 。
动离忧 , 泪难收 。
犹记多情 , 曾为系归舟” ,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 , 一片烟水凄迷中 , 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 , 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 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 , 所以 , 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 , 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 。
这种暗色调的情绪 , 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 , 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 。
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 , 即情藏在景中 , 景藏在情中 , 不是抽象写情 , 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 。
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 , 迷人的意态 , “一丝柳 , 一寸柔情” , 所以 , 它被赋予缠绵悱恻 , 哀怨无尽的情怀 , 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 , “杨柳依依” , “依依离情” , 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 , 原因大概在此吧 。
、采 薇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 , 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送别杨柳青青着地重 , 杨花漫漫搅天飞 , 柳条折尽花飞尽 , 借问行人归不归 。
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韦庄 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 , 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 , 依旧烟笼十里堤 。
试...
诗词中的一些特定意象 楼主的问题很抽象所以不好具体回答 。
诗词的意象要靠多读去领会 。
一般的话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 ,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 , 孤光自照 , 肝肺皆冰雪 。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 , 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 思乡之愁 。
如“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 , 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 , 一时回首月中看 。
”碛 , 沙漠 ,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 ,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
汉代以来 ,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 杨花漫漫搅天飞 。
柳条折尽花飞尽 , 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 , 古人在送别之时 , 往往折柳相送 ,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 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 , 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 如“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的诗 。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