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三 )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上好学校开设的阅读课 。
在阅读课上,我们以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物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 。
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用“△”标出优美词语,用“~~~”划出优美句子,并写出简单的阅读心得 。
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读书我快乐 。
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比价的习惯 。
因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读书笔记做的简短些,但坚持写好读书笔记的意识培养是...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 。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
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 。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 。
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
”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 。
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
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 。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 。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 。
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 。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
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 。
”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 。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
二、在语文实践中领悟、分析,培养语感 。
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
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 。
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我让学生分析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两句话与注解的顺序不同 。
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了结论:这是强调作用,表示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时心情会是何等欣慰!这种乐趣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又怎么体会得到?从而体现了这首词的旨意 。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
三、对积累的语文素材吸收、加工、运用,培养语感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 。
积累如吸气,运用如吐气,只有吸够了气,才能吐出气,因此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来获得 。
除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鉴赏,从而惬意地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