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四 )


这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沟通,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情感上共鸣 。
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会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抒发读完文本后独特的情感体验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赵茹娟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
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
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
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
”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 。
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 。
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 。
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 。
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 。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
2.激发多读意趣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
阅读是一种技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
而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语言学习中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
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 。
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词汇对获取语言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阅读有趣的外文小说或感兴趣的专题轻松地扩大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锻炼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的能力 。
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增长知识与见识,提高自身修养 。
由此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趣 。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 。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
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 。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
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 。
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 。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本学期,我们借助省“四项配套工程”的春风,安排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借阅当下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 。
能阅读到新配的图书,他们欣喜若狂 。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 。
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 。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 。
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 。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