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诗词大赛 台州市诗词大赛( 三 )


一天,玉帝召见雄兔,它依依不舍地别过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 。
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
兔仙好奇,就问旁边看守天门的天神 。
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很是同情 。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 。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但又舍不得宝贝女儿,几个女儿也难以割舍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 。
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去 。
雄兔和雌兔眼里含泪而笑 。
最后决定让幼女去 。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
于是,我们的月亮神话里又多了一位可爱的兔小妹 。
【唐明皇游月宫】传说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 。
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舞于广庭中 。
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即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广寒宫”之称 。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
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 。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
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
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 。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
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
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
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宝鸭,发型 。
)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
)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剗袜,不穿鞋 。
)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 。
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 。
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 。
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