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诗词大赛 台州市诗词大赛( 六 )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 。
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
历史上的谭姓名人谭纶(1520-1577) 字子理,号二华 。
宜黄人 。
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
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 。
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 。
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 。
不久,补兵部郎中 。
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 。
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 。
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 。
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 。
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 。
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 。
三战三捷,军威大振 。
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 。
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 。
谭纶改任福建参政 。
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又在广东、福建沿海大肆劫掠 。
三月倭陷兴化,朝廷命谭纶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 。
谭纶日夜兼程,急赴平海卫 。
命浙江副总兵官戚继光火速从广东、江西一带回闽;令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整饬营内,疏通河道,扼守海口,断敌退路;着广东总兵官刘显速率军驰赴兴化,对倭寇实行重围 。
四月上旬,各路进剿军先后入闽 。
谭纶召俞、戚、刘商讨破敌之策,自任总指挥,戚继光率中路军直捣倭贼大本营平海卫,刘显率左路军侧翼迂回,俞大猷率水师为右路,断敌退路 。
各路军分头进击,一举歼敌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余人,随即收复兴化城 。
以军功升右副都御史 。
次年二月,2万余倭寇又围攻仙游等地,谭纶亲率戚继光部驰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又追歼逃倭数千名,残余倭寇抢夺渔舟入海逃遁 。
谭纶迁陕西督抚 。
四十四年十二月,改调四川 。
不久,即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
隆庆元年(1567),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与戚继光共同负责练兵 。
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修筑边墙2000余里,构筑御敌台3000座,造战车700乘,佛郎机(大炮)5000架,使京师东、北沿边防御得到大大加强,敌不敢犯 。
隆庆六年七月,升任兵部尚书,兼理京中军务 。
万历元年(1573)加太子少保衔 。
五年四月,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
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
谭纶主持兵事近30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号称“谭戚” 。
他善于用人 。
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均得到其重用,被史家称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者 。
此外,他任浙江台州知府回乡时,带回海盐腔戏班,教习本地艺人,并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 。
汤显祖对宜黄腔极为欣赏,其著名的《临川四梦》,均由宜黄艺人首次演出以至流传 。
宜黄腔后经艺人不断探索和改进,不仅在省内广泛流行,在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广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流传 。
一些曲调还融入京剧谭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学者 。
泉州(今属福建)人 。
幼而聪慧,博闻强记 。
及长辞家出游,足迹遍及天下名山,后随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
后入南岳衡山修炼,炼丹成,又隐居青城山 。
谭峭的《化书》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传奇与史实:谭峭之父谭洙,官为国子司业,他希望谭峭熟读儒经,将来能应科举 。
而谭峭则自幼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 。
一日辞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许之 。
而谭峭出去后,从终南山,到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越走越远,不再回家 。
其父驰书责之,谭峭复信说:“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 。
”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 。
峭一无所留,衣物赠与贫家,钱帛置于酒肆 。
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