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的来源 中华诗词的功效( 二 )


《墨子?公益篇》里“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可以为证 。
《诗经》风 。
雅、颂的区分也是由干音乐的不同 。
诗和乐象一对孪生的妹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 。
既然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声音的组织,既要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输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 。
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呢,本文拟从汉语的特点入手,结合诗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
一、节奏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 。
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圆缺,花的开谢,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担物时扁担的颤悠,打务时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节奏 。
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当一次新的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
颐和园的长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驻足其中细细观赏周围...
中国诗歌的起源是什么? 中国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语言 。
艺术起源于劳动,中国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
文字产生之前,最原始的中国诗歌就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逐渐发展起来 。
人们 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便创作了中国诗歌,如鲁迅先生所说:“其 中一个叫‘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
”从集体劳动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就是中国最原始的中国诗歌 。
《淮南子》一书中,关于中国诗歌起源有这样的描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 许’,后亦应之 。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
”这表明:我们祖先劳动时呼喝的有节 奏的号子,在其中加入一些词语或者有趣的话,就变成了最原始的中国诗歌 。
由 此可见,中国诗歌是为了适应劳动节奏而产生的,而且与原始先民的劳动、生活、 情感等密切相关 。
《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 。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中国诗歌是人们用来表达内心的愿望与情感的 。
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中国诗歌是一种辅以动作的口头表达方式 。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深幽曲折,以意胜 。
宋初诗人杨亿,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景差等楚辞作家,或雄奇瑰丽,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分“风”、“雅”、“颂”3部分,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 。
到宋末 。
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唐诗主情韵,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
与传统诗词相比,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或慷慨悲壮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似乎有点多 嘻嘻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以散文手法作诗、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与谢灵运合称为“大小谢” 。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自有特色 。
对比而言,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
《诗经》收诗305篇,委婉含蓄,质朴精练、卢照邻、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流派各异,名家辈出,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