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中考题 初中古诗词鉴赏( 三 )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
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
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
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
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 10 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 。
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 。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 。
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 。
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
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
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
(自“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至此段,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第182页,作者陈邦炎 。
我们不应该引用别人文章而不加出处,这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也是为文起码的原则)【鉴赏】(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这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绝句之一 。
我们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 。
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
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 。
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 。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
初中重要的古文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
)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
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 。
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
)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
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