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蝶恋花 苏东坡 蝶恋花( 四 )


苏轼《蝶恋花》的原文与译文原文:蝶恋花·春景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注释: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
③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 。
无情:指墙里的女子 。
恼:引起烦恼 。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
围墙之内,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
简析:《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
...
苏轼,《蝶恋花》的原文与译文原文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
此诗全名为《蝶恋花·春景》出自宋代诗人苏轼 。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
苏轼长于豪放 。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 。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 。
未必能过 。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
创作背景 由于这首词没有编写时间,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
...
《蝶恋花》诗词【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煜【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出处】:中华诗词-北宋-李清照【蝶恋花】 离情暖雨晴风初破冻 。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
乍试夹衫金缕缝 。
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 。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
【出处】:中华诗词-北宋-李清照【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谁把钿筝移玉柱 。
穿帘海燕双飞去 。
满恨游丝兼落絮 。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浓睡觉来莺乱语 。
惊残好梦无寻处 。
【出处】:中华诗词-北宋-欧阳修...
苏轼《蝶恋花》的下阕用什么手法表现词人的烦恼?(附词)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
"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