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女子诗词句 苗写风尘女子的诗词( 十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
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
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
”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 。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 。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
”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 。
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 。
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
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 。
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 。
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 。
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 。
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
“秦淮八艳”中谁会作诗写词?都有什么佳作传世? 秦淮八艳即是指明朝末年秦淮河的八位名妓———以才名相貌诚著一时,柳如是、顾横波、董小宛、陈圆圆、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八人 。
八位才女皆能诗赋,又兼有爱国气节,历来为人所重 。
这几人之中我认为诗作的最好的是马湘兰 。
楼上已经引出了马湘兰、李香君等人的诗作,不妨研读辨析一下笔法、意境,高下自明 。
不过要注意,秦淮女子由于生活环境及阅历因素,导致诗词意境还是不能很开阔,过于温软(不同于婉约)可能有些人不大喜欢 。
再者,对于八艳更加著称的是她们对人间真情的执着又或变故或早逝而终不能如愿的凄美,如柳如是与钱谦益,马湘兰与王稚登,卞玉京与吴梅村,董小宛与冒辟疆,李香君与侯方域等 。
这些故事在余怀《板桥杂记》中有记载,冒辟疆有《翠潇庵记》里写了董小宛 。



另外以八艳为主题的文人创作还有《桃花扇》等,后者多经艺术加工,以使其符合多数人“大团圆”式的审美取向,读时注意甄别 。

【风尘女子诗词句 苗写风尘女子的诗词】

以上是本人读完《翠潇庵记》所感又有道听途说之见闻,见识浅薄,不免有失公允,未可全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