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秋色诗词 描写徽州的诗词( 九 )


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音乐 , 也是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
《赛龙夺锦》原是一首丝竹乐曲 , 后来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 , 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 , 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 , 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 , 加以不断衍生和发展 。
并从表现龙舟竞赛的内容出发 , 借鉴外来作曲技巧 , 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 , 是中国传统乐曲中较少见的 。
乐曲开头以唢呐吹出号召性的引子 , 表示比赛开始 。
接着是乐曲的主题 , 逐渐活跃 , 表现了龙舟竞发 , 生气勃勃的景象 。
然后是比赛正式开始 , 情绪逐渐热烈 , 并加进了打击乐 , 刻画了龙舟在水上前进的形象;随后速度进一步加快 , 节奏多变 , 犹如龙舟你追我赶 , 气氛相当热烈 。
最后吹响唢呐象征比赛结束 , 结尾再现了前一段的曲调 , 表现了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 , 令人心怡 。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汉族民间举行龙舟赛 , 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 , 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
龙舟一词 , 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 , 邅吾道兮洞庭” , “石濑浅浅 , 飞龙兮翩翩” , 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 , 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
这即与“魂舟”暗合 , 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 , 可互为印证 。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 , 谓之浴兰节 。
……是日 , 竞渡 , 竞采杂药 。
”此后 , 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
龙舟 , 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 , 大小不一 , 桡手人数不一 。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 , 长33米 , 路上有lOO人 , 桡手约80人 。
南宁龙舟长20多米 , 每船约五六十人 。
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 , 挠手24—48人 。
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 , 挠手32人 。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 , 船头饰龙头 , 船尾饰龙尾 。
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 , 均与龙灯之头相似 , 姿态不一 。
一般以木雕成 , 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 。
龙尾多用整木雕 , 上刻鳞甲 。
除龙头龙尾外 , 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 。
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 , 上绣对联、花草等 , 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 。
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 , 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 。
古代龙舟也很华丽 , 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 , 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 , 硕大有神 , 雕镂精美 , 龙尾高卷 , 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 。
如果是写实的 , 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 。
又如《点石斋画报 。
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 , 也是龙头高昂 , 上有层楼 。
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 , 很精丽 。
龙船竞渡前 , 先要请龙、祭神 。
如广东龙舟 , 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 , 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 , 安上龙头、龙尾 , 再准备竞渡 。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 , 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 , 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 , 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 。
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 , 岁五六月斗龙船 。
斗之日 , 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 。
斗得全胜还埠 , 则广召亲朋宴饮 , 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 。
”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 , 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