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字诗词硬笔楷书作品没有反体 84字诗词硬笔楷书作品( 四 )


并且,偏旁部首作为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大量反复出现,这些汉字的组成特点都决定了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掌握那些最基本的,也是最必要的基本技法,把楷书写好,然后才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地向行书、向草书发展 。
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书法名家的成名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得之视为至宝,朝夕临摹,死后还让《兰亭序》真迹殉葬,然他的行书成就正是建立在他那扎实的楷书基本功之上的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其纵笔豪放、一泻千里的气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这与他坚实的“颜体”基本功更是密不可分的 。
特别是狂草大师张旭,他的草书自由奔放,气势雄伟,以致张旭之名同“狂草”几成等号 。
然张旭的草书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得力于他扎实的楷书基础 。
宋《宣和书谱》卷十八云:“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复不减草字之妙 。
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书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者是也 。
”此外,从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楷书是书法艺术成形的基础,因为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或实用)都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楷书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 。
而行书和草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楷书的基础上新的发展或发展中的一个高潮 。
因此,行书和草书脱离不开作为它的母体的楷书,只有在母体艺术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才能有所创新 。
历史上许多举世称道的大书法家,无不从前人的书法里吸取营养,进行创新从而成就书法大业 。
二、作为从汉字脱颖出来的书法艺术,不同书体呈现着不同的视觉形象,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早为时人世人所称道,主要是由于自身强烈的审美意韵 。
西方一些颇为著名的美学家也承认中国的书法是一门罕有的东方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 。
书法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书法艺术的总体设置上,体现在对点线的优化组合上 。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给人最大的震撼力首先体现在视觉上,它要求点画质地 。
线条姿态、字形结构、篇幅格式、大小布局、落款用英神采气势诸方面协调、自然,让人们能够透过简单的线条,黑白的对比,领略出一种超乎异常的审美愉悦 。
不同的书体在各自演进发展过程中,通过继承与创新,在漫长的道路上逐步定型和完善起来 。
楷书,由实用性这一根本特点 。
经过几代书法家的不懈努力 。
也逐渐向秀雅俊逸、神韵绝俗的艺术性过渡 。
然而,它的根本属性还是基于实用这一点的,因此,清晰、通俗、规范应该是其首先必备的 。
我们欣赏楷书,首先要看它给没给人一种端正庄重之感看起来要像“站如松”的人,给人以稳实,沉着之感 。
苏...
求赞美献爱心写书法的人诗词笔墨春秋写华章书画人生献爱心◆文图 张掮中题记启骧先生是“皇室”入党第—人 。
从此爱新觉罗家族的支支脉脉,在历经沧桑的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身上,可喜可贺地出现了“奇迹”:公元1985年,爱新觉罗·启骧站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 。
由他第一人翻开并创新了爱新觉罗家谱的新篇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已有26年党龄的启骧先生,现年76岁,对此动情而感叹道:“共产党能够把‘末代皇帝’溥仅改造成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一辈子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早应当‘百炼成钢’了……为表庆祝党的90华诞,以及家族和本人的新生,我和妻子李味辛的这个‘书画展’,权当奉献‘余热’,略表爱心吧 。
”启骧夫妻都是高级工程师,而今却成就为载誉中外的书画艺术之大家 。
他俩自学成才,坎坷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家学渊源育才俊著名书法艺术家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清雍正帝九代孙,1935年生于北京 。
乃著名艺术书画大师启功的族弟 。
他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后入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师职高级工程师 。
1997年被聘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
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中共党员 。
启骧的八代高祖是雍正帝的五子,乾隆皇帝之弟,即硕和亲王弘昼 。
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就是由他监制、精心镌刻于世的,他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