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1000字( 二 )


首先非常非常尊敬翻译老师的成果,但是这个翻译太太太累人了,文中无数无数次出现破折号,这是我看过出现最多次破折号的书,读的累人的程度就好像看流量演戏,糟糕的的台词,无语的断句 。唉,太难受了 。
读到了60多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只是希望长句能适当的缩短一些,破折号能少用一些,断句的时候能提前告诉一声 。第一次读中文的长句比英文的长句还累 。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二):不推荐购买
这本书译者翻译的时间较早(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译者当时的学术水平,翻译韦伯的著作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下面段落有详细叙述),在翻译的时候并没有考据足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相关历史和社会知识,导致针对文本翻文本,我的阅读感受如同看谷歌机翻 。
这本书知识密度最大的部分就是38页的概论部分(译者自己写的) 。正文翻译部分一言难尽,很多段落翻译得逻辑不明、病句频频出现,应该进行题注解释的部分基本缺席 。我本想把这本书作为了解韦伯思想入门的,非常失望,这个译者的翻译不推荐购买 。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三):施特劳斯批韦伯
重读了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第二章,专门批驳了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涉或中立观 。似乎很切中要害 。
施特劳斯除了理论上探讨外,还举了韦伯自己违反禁忌的例子,比如他指出,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由新教伦理产生的论证若要成立,必须加上一个限定语:加尔文神学的堕落或败坏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 。这样他的论点才符合他所指涉的事实,但这却有违他的“价值无涉”禁忌,他必须避免“堕落或败坏”字眼,于是,他必须混淆历史事实 。若果真如施特劳斯所指,不仅韦伯的学术观点毫无价值,而且他的人品就很有问题了,明显“学术不端” 。
但是:到底施特劳斯有道理还是韦伯有道理?
这场“官司”双方是无法“出庭”了,只能徒子徒孙们扯破嗓门吧,我就看看热闹 。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四):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及其内在矛盾
在康德主义的影响下,韦伯立志区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确立真正的社会科学 。在他看来,社会科学的价值与意义使之不同于自然科学,从而反对实证主义对普遍规律的追求,反对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规训 。
韦伯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区分于哲学维度和方法论上 。在哲学维度上,他主要总结了前辈狄尔泰和李凯尔特的观点并作以补充 。他的重点是在方法论上的区分 。
首先,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上,韦伯认为是实体的文化事件 。其中存在着价值关联与文化意义的选取,这意味着研究主体主观性与社会实体独特性的特点 。基于此,社会科学的研究只能采用神入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行动的内在价值与意义进行尝试性体验,从而对其行动做过因果理解 。这便是他的理解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