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别称,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1、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
七月七日是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七女诞、七娘妈生、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大水节、香日、情人节(台湾) 。这是一个古老的爱情节日 。此节的来历和牛郎织女故事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漫长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的气氛渐渐式微 , 但各地仍然流传着牛郎织女故事 , 一些文化景点还有七夕节的节俗存在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上马,七夕节被确定为国家七大传统节日之一,于是七夕节俗加快了恢复,节俗也有所创新发展 。
七夕节的形成与织女、牵牛二星的传说有密切的关系,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 。织女星指银河(古称“天汉”)北滨的三颗星辰(西方谓之天琴座d星) 。因其从早到晚七次更动位置,其运动规律酷似织布的杼轴,故名 。牵牛星 , 指与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一颗星(西方谓之天鹰座d星) 。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 所以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每逢“七夕”,民间的妇女有乞巧的习俗 , 故有人称为“乞巧节”;又因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 , 故又有“女儿节”之称 。这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在千百年的流变中逐渐产生了乞巧、祈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祈遂私愿等七夕习俗、仪式 。其中,青年女性祈祷婚姻幸福美满是最重要的习俗因子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别称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香桥会、巧节会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
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习俗记载是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俱习之” 。当时太液池西边建有“曝衣楼”,专供宫女七月七日晾晒衣服之用 。到晋代时,民间出现了向牛女二神祈求赐福的习俗活动,是后来“乞巧”活动的萌芽 。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转引周处《风土记》说:“七月七日 。其夜洒扫庭除,露施几筵 , 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河鼓(即牵牛)、织女 。”并说,如见天空有奕奕白气或光耀五色,就是二星相会的征兆,人们可拜求乞福、乞寿、乞子 。南朝梁任防《述异记》中记载了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的习俗也常常被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
关于七夕的诗句
历代文人墨客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内容,截取与自己心境相同的一点写进诗文,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从民间到文人都在吟咏七夕牛郎会织女 , 可以看出七夕在中国是男女相会的美丽浪漫的情人节 。由于牛郎织女一年方得一相聚 , 更显得珍贵 。
七夕的诗句《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 , 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牵牛星”是河鼓三星之一,天鹰星座主星,在银河南,俗称扁担星 。“河汉”即银河 。“女”是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 , 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 。“迢迢”,远也;“皎皎”,明也;“擢” , 举也 。“札札弄机杼”,“机”是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是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机杼”为织机的总称 。“札札”,使用机杼时的响声 。“终日不成章”,是说整天没有织出成品 。“章”,指成品上的经纬文理,这里借以描写织女的内心哀怨 。“泣涕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 。“相去复几许” , “几许”犹言几何 , 意谓距离之近 。“盈盈一水间”:“盈盈”,水清浅貌;“水” , 指河汉 。“脉脉” , 相视的情景 。
此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写织女不向玉帝屈服,隔着银河遥思牛郎的愁苦心情,表现了坚贞爱情饱受折磨的痛苦 。作品借天上的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感 。
杨璞(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诗人,他的《七夕》七夕的诗句写道: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作者别出心裁,从民间七夕乞巧的习俗,借题发挥,以天上的智慧与人间“奸智”相对照,感叹人世间充满投机取巧、尔虞我诈 , 不用再向织女“乞巧”了 。表现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者的憎恶 。

初七别称,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文章插图
2、2021年大年正月初七能洗澡洗衣服吗 初七的别称新春喜悦飘荡在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充满了愉悦的笑声 。在这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中,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时间缓缓走到了正月初七这一天,在这一天人们也开始了日常的忙碌 。但是,在这一天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
2021年大年正月初七能洗澡洗衣服吗
在我们的2021年正月初七是可以洗头的洗澡的 。只有我们的正月初一才有不可以洗头洗澡的说法的 。大年初一不能洗澡,否则会钱财遗失外泄 。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能洗头,洗衣服 , 否则就是对水神的大不敬 。广东俗例初一十五不能洗头 , 否则会把财气洗跑了 。我们说宁可信其有,再加上很多老人都是十分重视这些习俗的,新年的第一天 , 我们就一切顺顺利利、顺顺心心的,新的一年才会更加的好的 。
为什么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洗衣服
涉及到了水,水在民间认为是财气 , 正月初一是一年当中的第一天,这一天洗头会将一年当中的财气给洗走了 。大家一般都会在大年三十当天洗澡,把一年的晦气全部都洗去,清清爽爽的迎接新的一年 。洗澡、洗头、洗衣服 , 这样会洗掉财气和运气 。如果初一、十五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 。也有的说法认为,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能洗头,洗衣服,否则就是对水神的大不敬 。在广东一代,俗例初一十五不能洗头,否则会把财气洗跑了 。
关于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中国人民在这一天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
初七别称,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文章插图
3、七夕都有哪些别称七夕节别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中国情人节”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 , 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 , 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七月初七,七夕节 , 又叫乞巧节、双七节、女儿节、在元朝时叫“女孩儿节”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在中国大陆开始叫“中国情人节” 。
【初七别称,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7月7,情人节 , 牛头会马面的日子
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初七别称,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文章插图
4、七夕的别称是什么    七夕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于汉朝,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
    相传 , 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个夜晚,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牛郎原是一个凡人,而织女却是天上的仙女 。织女在偶然下凡游玩时认识并喜欢上了牛郎,便与他结为夫妻 。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就下令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后来,牛郎得到指点,终于见到了织女 。可是由于银河的阻拦,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于是,千万只喜鹊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
    因为七夕的节日活动都是在夜晚举行,所以取名叫“七夕” 。从古自今,七夕节的叫法很多,除了称为七夕、七夕节之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还有一些其他的别称 。常见的别称有以下这些:

    称“乞巧节”: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少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灵巧的手艺,同时也会请求她赐给自己美好姻缘 。由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都是少女,而活动的内容又以乞巧为主,所以后来也有人称七夕节为“乞巧节”或“七巧节” 。
    称“魁星节”或“晒书节”:因为七月七日正是主掌考运的星宿——魁星的生日,所以古时的读书人为了考中科举,也会在这天拜魁星 。在科举制度中,中状元叫做“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这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读书人也因此把七夕叫做“魁星节”或“晒书节” 。
    称“中国情人节”:因为这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所以又有“中国情人节”之称 。
    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 , 也称重七 。
    称“香日”:俗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 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香日 。
    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
    称“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
    称“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也称女儿节、少女节 。
    称“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
    称“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习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小儿节 。
    称“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清代词人吴兰修有“一年又到穿针节,楼角纤纤月”的句子,写的就是七夕节 。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 , 故名七夕 。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妇女的盛大节日 。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
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 , 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 。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
或组织大家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 。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 。
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 。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 。
七夕节 , 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
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 。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
扩展资料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 
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 。
牛郎织女的故事:
织女在人间遇上了牛郎 。为了牛郎,织女选择留在了人间,织女和牛郎生下一对儿女 。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最后织女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 。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 ,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 , 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 , 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节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 , 以至满天飘香 , 故称 。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 , 故称 。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 , 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 故称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初七别称,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什么节

文章插图
5、请问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1、七夕节的别称有乞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道德腊、七姐诞、七娘会、牛公牛婆日13个别称 。
2、乞巧节,汉代时,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与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 。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
3、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
4、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
5、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
更多关于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be4d1161582658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