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锦集( 二 )


3、事实真的证明:男人的自由终于婚姻,女人的婚姻始于爱情 。男人的快乐很简单,女人的快乐只要有爱情就也会变得很简单 。没事不要瞎想,瞎想后不要瞎做决定 。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锦集】4、都在羡慕列文和吉蒂的爱情 。是因为他们有自己信仰,有追求,看破很多事而归于平淡 。吉蒂是一个勇敢、善良、果断的新女性,她的人格素质很高,这种人嫁给谁都会让家里热气腾腾 。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三):草婴译托翁之《安娜·卡列尼娜》
贵族们忙着旅游狩猎,忙着参加各种社交宴会,忙着维持现有的秩序;反观农夫,辛勤劳作一生,受苦一生 。究竟该如何判断种种劳动收益的合理性? 列文身为贵族老爷,而毅然同农民一起辛勤劳作,倒是朴实可爱多了 。但也仅此而已 。列文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出让土地,觉得自己对土地对家庭都有责任,只是为了寻求心安而辛勤劳作,防止扩大同农民的差别 。这种想法可以说是消极的 。同《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出让土地给农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也显示了托翁在思想上的转变 。不变的是讴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安娜挣脱卡列宁式的死气牢笼,热情奔向伏伦斯基式的激情生活——即出轨 。不知男性作家为何如此热衷于写女人的出轨?莫非是为了艺术感,好让读者产生怀疑,进而反思? 不禁想起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 。同样的光照动人、同样的追求爱情、同样的悲惨结局 。不同的是,包法利夫人所向往的是虚幻的,而安娜所追求的是现实的……爱情与悲伤永远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主题 。死亡亦如是 。尼古拉病死前的环境描写、生理变化、精神矛盾,特别是安娜卧轨自杀前的内心独白,在让人对他们惋惜之余,不得不赞叹托翁高超的表现手法 。以往看过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对待死亡更多的是选择逃避 。《水浒传》里杀人是一种豪爽的英雄气概;《红楼梦》中的香消玉殒是虚幻之镜的破碎;《聊斋志异》和《牡丹亭》更是羽化升天、人鬼情未了的浪漫情怀;只有《金瓶梅》才是真正的直面死亡 。死亡令人惊悚,但也是一种超脱,如此一想,倒是没那么可怕了 。可怕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折磨与无望 。陶丽一边对丈夫的出轨耿耿于怀,一边又对安娜如此“热爱生活”羡慕不已,只能在琐碎的日常中寻求温情 。陶丽所羡慕的,恰恰是安娜痛苦的源头 。陶丽欲望在心而受制于观念,安娜付诸行动却导致精神错乱,困住她们的无疑是当时如樊笼一般的世俗婚姻 。难道要取消婚姻制度才能重拾自由?难道要责问这过剩的荷尔蒙?不!人性之复杂自古有之,社会之不公才是源头,要改善它,必要时推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