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味浓是什么意思( 四 )


当然 , 后世诗词作品中也有写菊而另开新意境的 , 最著名的莫过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黄花之“瘦”比人之瘦,描摹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之情,不过这首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仍不脱陶渊明之迹 。
吟咏菊花的诗作中还有两首名作气质颇异,这就是带领起义的队伍覆灭了大唐王朝的黄巢的两首菊花诗:一首叫《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题为《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诗非常集中地体现了它的作者黄巢因为所遭受的命运而激愤不平,立志要令世界天翻地覆的气势 。所以 , 在《题菊花》中 , 他为“蕊寒香冷”的菊花开不逢时而不平 , 立志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如果我们把姜夔的《茉莉》一诗有两句跟黄巢的这首《题菊花》非常相似:“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但一对比就能感觉到气质非常不同,姜夔的诗就明显是文人气质,显得比较温和,而黄巢的诗句却充满了豪情壮志 。而《不第后赋菊》则更是用“杀”字把这种豪情壮志表现的有点让人望而生畏 。后来黄巢果然是带领身披黄金甲的战士冲进了长安,把大唐王朝搅了个天翻地覆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诗言志”更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 。所以,读诗一定要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了诗人和诗的写作背景 , 我们才能真正更好地理解一首诗 。
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首《寒菊》也是必须要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来理解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郑思肖和黄巢一样 , 经历了一个王朝的覆灭 , 只是黄巢是唐王朝覆灭的制造者 , 而郑思肖则是南宋王朝覆灭后坚决不向元朝屈服的文人志士 。如果说黄巢的壮志豪情因为伴随着杀戮而让人在敬佩之余有些生畏的话,郑思肖的坚贞不屈则更加让人由衷的敬佩 。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寒菊》 。单看这首诗的题目,就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大多描写菊花的诗都会直接起名叫菊花,但这首诗却偏偏叫了《寒菊》这样一个名字 。这个“寒”字既突出了菊花不与群芳争艳 , 傲霜耐寒的特点 , 又给大家透露出托菊言志的创作主旨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郑思肖到底是什么人呢?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 。他身上最突出也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他对大宋王朝的永不磨灭的忠心 。
这种忠心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名字上 。郑思肖原名郑之因,但南宋灭亡后他就改名思肖 。为什么叫“思肖”呢?宋朝的皇室姓赵,如果你会写“赵”这个字的繁体字就会知道,“肖”是“赵”的组成部分 。所以“思肖”意思就是思念赵宋王室 。再来看郑思肖的字忆翁,同样是表示不忘故国;郑思肖还有一个号,为“所南”,“南”是南方的南 。所以这个号同样是表示他心向南方,思念故国 。不仅如此,他日常坐卧,都要向南背北,每逢岁时伏腊,他都望南野哭而再拜,表示对大宋朝廷的怀念 。郑思肖还把居室题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 。这种种用心良苦,都可见他的耿耿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