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一般是指( 三 )


对于任何去中心化的市场,最初创造市场的中心化的机制设计,就如同是科斯定理中所说的“政府必须承担明确产权的责任” 。但即使撇开这些不谈,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监管的介入,无疑是过于理想化的,就如同假定没有交易成本而去运用科斯定理一样 。科斯后来对企业组织的研究提出,在正交易成本的世界中,员工会自发组成企业以降低交易成本;类似的,一些自发形成的中心化的机构和对中心化监管的需求,同样也是市场为更有效配置资源所作的权衡取舍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许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机制,在刚被提出时往往也是非常“激进”,或者是不被理解的 。举例而言,以本书中着重提及的经济学家维克里命名的“维克里拍卖”,也即“第二价格密封拍卖”,对于从未接触过相关概念的普通人来说就会显得特别奇怪:这一拍卖方式要求竞拍者在信封里写上竞拍价格并密封好上交,最后竞拍价格最高的人获得拍品,并支付第二高的竞拍价格 。对于普通人来说,“拍卖”一词带来的印象恐怕都来自于公开拍卖,特别是从低到高叫价的英式拍卖;而说起密封拍卖,比如招投标,也通常是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即竞拍价格最高的人获得拍品并支付自己的(也即最高的)竞拍价格 。但是,“维克里拍卖”有着诸多优点,特别是在理论上可以证明,竞拍者的最优选择总是写上自己的真实心理价位;而且,类似的机制可以推广到更一般地资源分配问题中(被称为VCG机制),在如广告竞价排名市场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就本书而言,特别是第一章的COST、第二章的QV和第五章的用户有偿“解读”数据等等,都已经在虚拟数字经济平台上得到了小范围的应用 。事实上,本书在发售之后,引起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产业的巨大回响,特别是受到著名区块链平台以太坊的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的力捧,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激进市场”与区块链对去中心化的理念有着相同的诉求 。除了数字货币以外,区块链技术一直以来都处于缺乏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应用场景的尴尬境地,而本书中的一些想法无疑为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落地创造了新的契机 。
与此同时,将本书中的设想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除了技术实现上的困难之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观念上的改变 。比如,作者设想将COST应用到政治权力中,这意味着花钱买政治地位或政治影响力成为可能;再比如,作者提出,受个人担保签证项目担保的外籍劳动力,应当允许其工资低于本地的最低工资,因为本地最低工资相比较其在母国所能获得的工资也实在是太高了;再比如,允许社交媒体向用户支付薪酬来“解读”数据,其实就是变相地花钱购买隐私,甚至在第五章开头作者给出的假想情境的对话中,社交媒体购买的还不是用户本人的隐私,而是用户好友的隐私 。
诚然,这些“激进市场”最终未必按照本书所描述的那样呈现,但是百思特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本身的潜台词就是“任何物品都可以被定价”,进而“任何物品都有可能花钱买到”,这恐怕与大多数人的朴素价值观相矛盾 。然而这其中未必没有调和的余地:一方面,任何物品在参与到经济运作当中时,总是会客观地产生一个 “价格”,这个价格并不仅仅是这个物品自身的特性,同时也部分反映了物品与周围环境的交互 。例如,尽管我们总是说生命无价,但是如果真的这么计算,那么我们平时恐怕就只能整天躺着不动了,因为任何有可能造成死亡的行为,无论可能性多么低,都必然具有负无穷的效用;反之,既然我们并未选择卧床不起,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参与一些危险性不低的行为,那么必然意味着潜意识当中我们对于自己生命的估值并非无穷,而是一个有限的数字 。政治权力也好,被担保的资格也好,用户的隐私(甚至是用户知道的别人的隐私),总是可以相应地根据其涉及的市场行为定价 。另一方面,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社会,也许会有更丰富的办法来纠正“错误”,比如说,政治家的形象本身也会被商品化(将COST应用于人力资本中),而公开地将政治影响力出售给错误的对象会使得政治家的形象大幅贬值,因而即使可以购买政治影响力,其价格也会因此被定在高位甚至于没有人会真的去购买 。
总结而言,本书是一本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活跃的想象力的作品,堪称是经济学家的科幻小说 。正如科幻小说未必需要描绘真实的未来一般,本书所描绘的种种想法终究也只是一系列思维实验,对现实因素的种种考虑也难免顾此失彼 。但重要的是,本书为读者展示了一种和当前的经济运作体系迥然相异、更具有革命精神的未来经济图景,这本身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