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礼仪是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礼仪,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
1、古代节日习俗
【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