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礼仪是什么样的( 三 )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