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礼仪是什么样的( 二 )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
2、古代礼仪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