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十 )


随着性格的成熟,随着经验的丰富,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开始转型 。在《编年史》第二部分《失落之地》中,鲍勃·迪伦向世人展示了他对于艺术无比追求的一面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文学、时政、哲学、心理学,这些让他能够充分地思索人生,感悟生活 。
“我感觉我正在从落后的牧场里走出来 。我在其他方面也改变了 。那些曾经影响我的事物现在已经不能再影响我了 。我不再过分注意人们,以及他们的动机 。我不再觉得有必要去审视每一个靠近我的人 。……我需要学会怎样去浓缩事物和想法……把它们放进一段话或一首歌的歌词里 。”在鲍勃·迪伦的作品中,以诗歌般的笔法,时而讽喻时事,时而表达浪漫,时而回归宁静 。
民谣、乡村、摇滚民谣、圣乐,这些都是鲍勃·迪伦所钟情的,而民谣,始终是他音乐生涯中那抹靓丽的背景,永不褪色 。
“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游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 。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
世上的歌者,或是为自己唱,或是为他人歌,亦或是为时代吟,而鲍勃·迪伦是歌唱着自己,让他人的灵魂在自己的歌中得到释放,挽留住这个激情四溢的时代 。
就像是有人评论的那样,“猫王”和“甲壳虫”创造了摇滚乐的形式,而鲍勃·迪伦为摇滚乐注入了灵魂 。
4、永远走在时代最前沿的鲍勃迪伦,民谣是最好的探索世界的方式鲍勃·迪伦之所以能够被授予诺贝尔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歌词(抑或是称之为歌诗)的时代性 。
鲍勃·迪伦无论是民谣时期,还是摇滚民谣时期,到最后的圣歌,他的作品始终与时代联系在一起,但是其内涵又超越了时代,能够让各个时代的人们都得到共鸣 。这是鲍勃·迪伦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
拿他最出名的那首《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来说,这首在咖啡馆中仅仅花了十几分钟所创作的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
肯尼迪时期的年轻人们,正处于一种迷茫与困惑的情绪当中,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无论是世界观,还是价值观,都被社会现实狠狠地鞭挞,被颠覆,被重建 。
南方的黑人运动和民权运动;苏联卫星上天;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切事件所引发的动荡,在时代背景的震荡之下,愈发显得扑朔迷离,愈发让人们的心理变得脆弱 。
人们急需找到心灵的慰藉,他们反对战争,他们渴望改变这个世界,他们想要追寻自我,他们不愿意成为战争机器上的螺丝钉 。
而《答案在风中飘》应运而生,他告诉年轻人们,答案,在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