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诗词无人才培养的关系( 三 )


”足可见 , “姓”这一词 , 大概是母系氏族文化制度下的一个产物 。
在这种制度下 , 子女只知其母 , 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 , 感天而生”的故事 。
其次 ,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 , 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
而“氏”则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 , 或者死后按照功绩 , 追加的称号而来 。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 , 因生以赐姓 , 胙之土而命之氏 。
诸侯以字为諡 , 因以为族 。
官有世功 , 则有官族 , 邑亦如之 。
”对于讲究血脉之亲的汉民族来讲 , 姓氏是十分重要的 。
姓、氏本有分别 , 姓起于母系 , 氏起于父系 。
秦汉以后 , 姓、氏合一 , 通称姓 , 或兼称姓氏 。
然而虽言合一 , 却依旧有着分别 , 氏是姓的分支 , 是同姓一族子孙繁衍、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 。
从某一方面来说 , 姓氏实际上成为了区分亲疏的标尺 , 这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接着 , 来看看《说文解字》中一些关于女部古姓氏的解释 。
(1)《说文·女部》:“姜 , 神农居姜水 , 以为姓 。
从女羊声 。
(2)《说文·女部》:“姬 , 黄帝居姬水 , 以为姓 。
从女匝声 。
"(3)《说文·女部》:“姚 , 虞舜居姚虚 , 因以为姓 。
从女兆声 。
"(4)《说文·女部》:“妫 , 虞舜居妫、讷 , 因以为氏 。
从女为声 。
"从以上解释看 , “姜”“姬”“姚"“妫"这几个原始姓氏 , 都是根据先民的居住地来命名的 。
这种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其居住地深深的眷恋 , 也在一定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农耕文化 。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 自古以来便是 。
在传统的农业文化中 , 土地抑或是他们的居住地 , 都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 , 是他们的来源 。
对于农业民族 , 土地便是他们的根 , 这是农业民族对于土地独特的认识 。
农耕经济使得汉民族追求稳定的居所而不愿终日漂泊 , 他们安土重迁 , 重视居住地的价值 。
所以基于对于土地那深入骨髓 , 溶入血液的爱 , 当要选择一个名词来充当自己的姓氏时 , 居住地的名称自然成为了最好的答案 。
文化凝聚于语言文字之中 , 中国古代的姓氏词从产生之日起 , 便从一定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 , 不论是其本身的姓氏文化 , 还是制度经济文化 。
从某一类词去探究其与文化的关系 , 不仅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 , 对于挖掘 , 揭示了某些词所潜藏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大有裨益 。
值得我们去追寻 。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 , 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 , 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
而流传年代久远 , 分布广阔 , 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 , 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文化是生命 , 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 , 是影响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 , 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 , 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
谈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新华网深圳5月18日电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 但在第五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现场 , 热闹的展示、红火的交易却让人感受着文化产业特有的活力 。
据统计 , 18日闭幕的第五届文博会入场观众达351.7万人次 , 比上届增加83万人次 。
专业观众总数达到36.8万人次 , 其中境外专业观众7.46万人次;总成交额达到877.62亿元 , 比上届增加了175.3亿元 , 其中文化产品出口达87.6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