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阅读精选 1:
洋务运动的性质、历史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由www.smesun.com整理]
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透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
3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到达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靠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期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靠外国企图以此来到达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必须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
阅读精选 2: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三个方面: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透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