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语言是培养什么( 二 )


每个学期孩子们能够背诵五六首诗歌,会讲述两个故事或童话 。
我要求他们能够有表情地讲述和背诵,启发他们模仿作品里生动的语言 。
孩子们的词汇积累多了,就会自然地运用 。
比如我问孩子:“什么东西是绿色的?”悠然答:“种子发芽了,是嫩绿的,好像穿着绿色的上衣 。
”这句话是散文《一粒种子》里面的,他她运用到自己的语言里了 。
又如有一次两个孩子搭积木,一个想搭楼房,一个想搭地道,结果什么也没有搭成 。
旁边的一位小朋友说:“你们要是不齐心,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
”这句话是从寓言《天鹅、梭鱼和虾的故事》中学来的,他用得很恰当 。
(三)在看图讲述课中,发展幼儿连贯的讲述能力 。
课堂上,我经常利用提问、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内容等方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要求幼儿能根据图片的内容,连贯地、完整地讲述出图片上有的或与图片主题有关的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发展幼儿独自的言语能力 。
我在组织以送伞为主题的看图编故事课上,引导孩子们观察每一张图片,讲述图片的内容,然后请小朋友把几张图片联系起来,编一个送伞的故事 。
要求孩子编的时候说出“什么样的天气,在什么地方,老师把伞给了谁,谁又给老师来送伞,后来怎么样了 。
”孩子们在编故事时给图片上的小朋友和老师起了名字,...
幼儿学语言是培养什么

孩子为什么从小要学古诗词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古诗词 将古诗词融入到孩子生活中“一叶且合人意,虫声有足引心”,对古人来说,一片树叶都可以作为诗歌表达的主题,昆虫的叫声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 。
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曾在李白、苏轼笔下熠熠生辉的明月、清泉、柳绿、花红仍然簇拥在我们的周围,诗意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
所以,家长可以将对古诗词的学习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教孩子记诵“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当明月高悬的时候,教孩子学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当泛舟赏莲的时候,让孩子背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这样既学习了古诗,又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 。
让诗歌的语言转化为画面诗歌最大的特点除了强烈的抒情性,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 。
所以,在让孩子背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并且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
比如孩子背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以问问他,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且要说得较为连贯、流畅 。
还可以再让他联想文字以外的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加入、补充到诗歌当中,再来描述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既能让孩子理解诗歌中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又能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训练言语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