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公是什么意思?为何在战国变成了王( 二 )


这种观点在诸侯中也盛行 。
3、秦国的祖先秦国的先祖是因为养马和击败西戎有功被封为西陲大夫,这是官职 。而诸侯是贵族封号,也就是说秦国与晋国、齐国的国君相比差着档次呢 。
转折点在公元前770年,秦国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了诸侯,号为秦襄公 。之后通过商鞅变法,国家脱胎换骨 。
实力渐强的秦国与当时战国老大魏国开始掰手腕,屡次打败后者 。同时秦国还走传统政治路线,利用春秋时期的套路,对周天子极力拉拢 。尤其是公元前324年,在逢泽(今河南开封东南)朝天子,是一个明显的政治举动 。
【春秋时期的公是什么意思?为何在战国变成了王】这对于传统诸侯来说是个极大的讽刺,一个养马出身的新贵和自己平起平坐,而且自己还打不过他 。
为了打破秦国以周王室为护身符的政策,魏国与齐国在徐州相互称王,这样在名义上平起平坐,对秦政策不再受到名义上的禁锢 。而周王室失去作用之后,逐渐被秦国蚕食吞并 。
这也体现了战国诸侯之间的均势思想,既要防止自己被灭国,又要防止别国被灭从而造成一国独强 。战国数次合纵可以看出,战争起源都是为了防止秦国过于强大,具备吞并其他国家的能力 。
4、列国称王就体现的心理4.1、我是独立于周王室的存在,与秦国的外交政策不需要周王室指挥;
4.2、暗示我也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因为“王”是自古所公认为天子的称号 。
为了能够与齐魏的联盟对抗,秦国也只得称王,其余各国在随后的两年中相继称王 。只有赵国比较特立独行,他们还是坚持以“君”作为最高首脑的称呼 。
有人认为这充分说明赵国还是奉周王室为正统的,其实不然 。赵国的称呼并不是“公”,而是“君”,说明周王室的封号已经无人承认了,一切称号都随自己的心情而定 。但赵国终逆不过时代潮流,最后于公元前315年称王 。
七雄称王对历史走势带来了影响 。春秋时期各国的边界非常模糊,所谓的国就是国都,诸侯国之间疆域的界限划分没有绝对 。
战国之后,各国的边界开始修筑关隘,甚至还有长城,屯重兵把守,边界、疆域成为大家争夺的焦点 。因此也出现了割多少城、划几个郡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