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孟子的诗歌( 四 )


因此自古以来孔孟并提,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 。
日前采访人员走进这片古老的“圣地”探访,那飞檐彩拱的庙宇,桧柏掩映的殿庑,如岗如阜的陵墓,蚀迹斑斑的碑碣,都无言地叙述着历史的沧桑;游走其间,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耳熟能详的语句,在脑中也愈发鲜活起来 。
毕竟,比起实物的遗存,思想的影响更为恒久而深入人心 。
冷清庙宇写照历史 孟庙位于邹城市南关,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 。
在邹城文物局做了多年导游、现为孟庙孟府管理所副所长的张慧女士告诉采访人员,孟子殁后,并不像孔子那样以所居之堂为庙,而是在1300多年以后的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由孔子45代孙孔道辅于四基山访得其墓,依墓建庙,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到现在的地方 。
近千年来,历代重修达38次之多,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的,规模仅次于孔庙,为我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国内稀存的宋元至明清时期古建筑代表作品 。
1988年,与孟府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走进孟庙,先入棂星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侧各立斗拱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显然是颂扬孟子对儒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
穿过亚圣坊,孟庙逐院推进,错落有致,院院不同、各具格局 。
亚圣殿是孟庙的主体建筑,堪称一个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
抱柱上有乾隆皇帝手书楹联“尊王言必称尧帝,忧世心切同禹颜”,殿内高悬雍正皇帝手书匾“守先待后”,其侧还有一高大的御碑亭,内置康熙皇帝手书《御制孟子庙碑》 。
与孟庙毗邻的“亚圣府”是孟子嫡裔世代居住的地方,以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保存着不少帝王所赐的朝服、圣旨、珠宝字画,体现着昔日的荣华 。
大堂前,有一副隶书金字对联:“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 。
” 对孟子的功绩作了形象的概括 。
由于宣传上的迟滞,邹城的知名度远不能与毗邻的曲阜相比 。
也正因此,采访人员一路探访,鲜见游人,更无市声喧哗 。
在这样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里,便更容易感受、触摸历史,想到生命的承载和扬弃 。
其实,古老的建筑本来就是有生命的,它往往在宁静中写照着鲜活的历史,点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沉浸在思考和想像之中 。
遍地丰碑满壁诗句 孟庙修建以后,不断有人前来拜谒和祭祀 。
除了历代修缮孟庙、祭祀活动和封建皇帝封赐留下的众多碑刻以外,孟庙还有历代文人和学者留下的大量诗词文章 。
有人形容孟庙,是“遍地丰碑满壁诗” 。
沿孟庙东侧甬道,是著名的“孟庙碑林” 。
偌大的院中只有采访人员和张慧所长两人,正好可以细细地品味 。
在读了八思巴追封碑、元代重制的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和欧阳询的《苏玉华墓志铭》后,采访人员在清代所立“孟母断机处”和“孟母三迁”碑前久久驻足,思绪飞扬 。
孟子幼年时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全赖其母教养 。
孟母曾以“三迁其居”的方式和“断机教子”的方法,促使孟子立志学儒习礼 。
如今,孟庙东北隅就有孟母殿,殿前立一石碑,上镌“母教一人”四个大字,概括了孟母一生教子有方的德行 。
孟庙题咏的主题是对孟子的尊崇与赞誉 。
张慧所长对此深有研究,如数家珍 。
“七篇初受读,旦暮想平生”,表现题咏者的尊师之情;拜谒者们还以诗的语言阐述孟子之学 。
如“七篇之书,仁义性善 。
尧舜可学,千载如见” 。
描写邹城孟庙景物的诗句亦有很多,董其昌的《题孟庙古桧》可谓代表之作:“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 。
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 。
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 。
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
”在拜谒者们的题咏中,也留下了孟庙兴衰的诗句,记载了与孟子、孟庙以及孟子故里有关的历史事件 。
张慧所长介绍,现存于孟子林、庙的题咏刻石共350余块,最早的为金代所刻,距今已800多年 。
多数系明代所刻,距今350多年至600多年 。
最晚的清末刻石距今也逾百年 。
这些珍贵的刻石,有的立于庙内殿前道旁,有的嵌于墙垣内壁,有的镶于门楼之下,保存完好者74石98篇,部分碑刻由于长期日光曝晒、风吹雨淋,剥蚀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