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孟子的诗歌( 六 )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
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
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
《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
〖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
《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
《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
〖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
《格言联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四书》体系的建立者,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四书》应当依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 。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 。
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 。
《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 。
“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 。
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 。
一个“大人”不仅体贴与理解天地万物,而且觉醒与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并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
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与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 。
所以,朱子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间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上去 。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 。
《论语》是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 。
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 。
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
次读《孟子》,以激其发越 。
《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 。
”《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 。
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 。
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 。
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 。
《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 。
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 。
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
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 。
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方法,朱子曾说:讲习孔孟书 。
孔孟往矣,口不能言 。
须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 。
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方得 。
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 。
若如此说孟子时,不成说孟子,只是说“王子”也!因此,阅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将心比心” 。
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孔、孟的心 。
古人古书不会说话,如若任凭自己的私见、偏见去读,最后所得,也只是自己的私见、偏见而已 。
所以阅读《四书》首贵虚心,如此才能看出古人下字的用意,才能领略其精神妙处 。
其次,阅读《四书》时,必须要做到“沉浸专一”,每一书都要熟读、精读,要做到“一书不完,不读另一书” 。
读《论语》时,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 。
否则的话,读这里,又想那里,纷纷扰扰,无有终始 。
第三,看《孟子》的时候,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 。
《论语》逐文逐意各是一义,因此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读,涵咏在心,仔细思索 。
《孟子》文章则是一大段一大段,首尾通贯,熟读文义自见,不能象读《论语》时一样逐句逐字的理会 。
第四,《四书》中圣人言语的意思一重又一重,需要深入去看 。
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重的表面意思,便不去追究第二重含义,只有看得到言语的缝罅处,深入进去思索,才能透彻其中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