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二 )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
一、语言不够严谨,要简洁、精炼 。在叙述乘法结合律时,要紧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
二、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 。在学生讨论、举例时,要求孩子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时,要求叙述得不够严谨 。
三、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解释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针对孩子的回答,来着重讲解 。
四、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的体会: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 。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 。也许,直接呈现乘法结合律的事例给学生会更好些 。
由于经验的欠缺,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还是做得不到位 。有时候我的语言有些随意,不够正式,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是非常不足之处,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还有通过有其他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老师的辅助作用及提问题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 。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同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的学习做铺垫 。我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 。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 。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
2、探究新知 。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