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七 )


不过 , 在此也要对那些离间妒者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 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 , 虽然她们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 , 但结局却是一样的 。
一个缢死马嵬坡下 , 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 。
《摸鱼儿》作于一一七九年 , 距辛弃疾北方起义 , 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 。
而南宋国势日衰 , 政权腐朽 , 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 , 使得辛弃疾的报国之心渐渐灰冷下来 。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 却又对它失望 。
他在这首词中 , 以春喻国 , 期望春天长驻久留 , 不忍它风雨飘摇 , 残零败落 。
但是国如残春 , 匆匆离去 。
他不愿面对这个可怕的现实 , 然而他又怎么能回避得了呢?他的济世之志 , 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面:可是事与愿违 , 眼见都落了空 , 心中是异常的苦痛和矛盾 。
他爱而不成则生恨心 , 他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不思恢复失地 , 反而排挤抗金志士 。
自投奔南宋以来 , 辛弃疾从未获得信任重用 , 初则浮沉于下级僚吏 , 后又展转于江西、湖北、湖南地方官 。
他也曾写《美芹十论》《九议》两文上奏朝廷 , 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 , 但是有投无应 。
故此 , 在词的下片中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 , 痛陈蛾眉遭妒之愤 , 并诅咒妥协偷安的权臣 , 其命运将一如玉环飞燕 。
他们既害了国家 , 最终也就害了自己 。
词的结句最沉痛无比 , 作者仿佛陷入绝望的哀思 。
他有抗金的决心 , 有杀敌的本领 , 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
空耗着自己的生命 , 虚度着自己的年华 , 百无聊赖、闲愁最苦 。
他无法解脱交织在心中的这种压抑、也最怕在烟柳夕阳中登楼远眺 。
因为那落日残阳的光景 , 太象南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势 , 叫人看了心肠断裂 。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是极为含蓄的 , 但作者的伤时忧国情怀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 。
尽管它婉而不露 , 没有直指国政 , 却让当年的宋孝宗读了心中不快 , 因为说到底 , 这首词还是碰了南宋时弊的痛处 。
谈谈辛弃疾《摸鱼儿》的风格特点 弃疾《摸鱼儿》鉴赏二 淳熙己亥 , 自湖北漕移湖南 ,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 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惜春长怕花开早 , 何况落红无数 。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怨春不语 , 算只有殷勤 , 画檐蛛网 , 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① , 准拟佳期又误 , 蛾眉曾有人妒② 。
千金纵买相如赋 , 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
休去倚危阑 , 斜阳正在 , 烟柳断肠处 。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 , 陈皇后失宠 , 别居长门宫 。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 , 奉黄金百斤 , 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 , 武帝阅后深为感动 , 陈皇后复得宠幸 。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
被放逐后 , 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 , 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 , 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 。
他写“风雨”  , 写“落红” ,  写“草迷归路” , ..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 , 金军多次进犯 , 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 , 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而朝政昏暗 , 奸侫当权 , 蔽塞贤路 , 志士无路请缨 , 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 , 它为了要挽留春光 , 施展出全部力量 。
在“画檐蛛网”句上 , 加“算只有殷勤”一句 , 意义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