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木兰诗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5) 第六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要点:欣喜若狂)
6) 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又为何以兔为喻做结尾?(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 。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英雄形象,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
2.详略分析
1) 从军缘由——详写 2) 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3)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4)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概 5) 凯旋辞官——详写 6) 家人迎接——详写 7) 木兰改装——详写
a 作用:①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②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③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
b 思考: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 。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 。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 。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
3.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
(三) 思维拓展
木兰为什么不当官?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 。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 。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 。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 (四) 总结(详见PPT)
1.内容上 2.结构上 3.影响上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