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如何写?( 二 )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 。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 。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 。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
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 。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 。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 。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
教学相长 。《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 。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

《学记》读后感如何写?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 。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