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如何写?( 五 )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 。《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就应时时遵循的 。应对《学记》我们就应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
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 。
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 。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 。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 。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应该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 。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