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教案如何写?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
【《桃花源记》 教案如何写?】(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
2、导语: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 。(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翻译一句)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卧…·怯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