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教案如何写?( 六 )



《桃花源记》 教案如何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
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 。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 。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
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
【课时安排】
2课时 。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讲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苍茫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别有一番情趣 。今天,我们要学的《桃花源记》也是讲述的一个渔人因迷路而误入桃花源,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吧 。
二、作者简介
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习过陶渊明的《饮酒》与《归园田居》,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大家一起回顾、温习一下 。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受家庭教养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时值东晋与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乱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 。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
(可为学生介绍一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同时也可补充一些陶渊明的诗 。)
三、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诣(yì)太守 垂髫(tiáo)
刘子骥(jì) 阡(qiān)陌交通 便要(yāo)还家
(二)熟悉课文:
1、疏通字词 。
为业:靠……谋生 。缘:沿 。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