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教案如何写?( 五 )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连词,表示条件不同结果不变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指名翻译课文
四、小结:《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 。记是一种记述事物的文体 。这篇“记”后面是一首五言古诗,“记”相当于这首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 。
作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陶渊明这篇300多字的短文传诵千古而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勾勒出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光秀丽的蓝图,反映了古代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桃花源,哗哗的小桥流水让人们彻彻底底地摆脱了肉体和灵魂的羁绊,使人的心灵完全凌驾于社会的、历史的硝烟之上,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桃花源人从秦朝的时候就来到这里躲避战乱,已经五六百年了 。在这五六百年的时间里,世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人民不知道遭受过多少次灾难,而桃花源里的人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然更不知道世人所遭受的痛苦了 。桃花源里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与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社会和动荡不安的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正是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在作者笔下,桃花源风俗淳朴,全无人世间的尔虞我诈 。他们彼此之间平等相爱,就是来自世间的渔人,也被他们当作自己人一样“设酒杀鸡作食”,十分殷勤周到地招待他 。这个美好的社会,正是作者对当时长期战乱、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恶劣现实的对立性的反映 。作者出于对现实的失望,运用想象描绘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代表了广大农民朴素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陶渊明不可能寻找到改变黑暗现实的道路 。所以他想象当中的桃花源,还只不过是建筑在虚无缥缈中的“空中楼阁”,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 。但是对于一个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诗人来说,这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作业: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所见(环境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进入??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隔绝久)?桃花源记???????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离开(乐土难)?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
八、教学反思:本课的容量较大,但经过以读代讲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并且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思路,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较好,并且通过重点字音和词义的强调学生也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也能较深入的理解,但是在文言积累上学生记忆的总是不扎实,老师能做的就是督促检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