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学有关的古诗词( 四 )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高中的教学中,古典诗歌的魅力已经当然无存 。
一、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压力,高中的课业十分紧张,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压力甚大,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般在两年内就把三年的课程结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任何一方面的内容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的 。
对于现代文而言,这样的教学速读学生还能接受,但是在教古典诗词的时候,学生是不能完全接受的 。
其实,对于古典的诗歌的理解,尤其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了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放弃 。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无吟诵”直接剥夺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感知,因为中古的古典诗歌都是配乐演奏的,或者说是唱出来的,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吟诵是感知诗歌的一种好方法 。
还有一点,就是为了鉴赏而鉴赏诗歌 。
二、培养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方法 1.披文入情 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
”由此可以看出,鉴赏者只有通过理解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中作者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
要想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披文入情”就要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教学: 首先,明白语言意项的多样性 。
这一点在古诗词中更常见,比如,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这样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 。
”句中的“可怜”是“值得同情”的意思,与今义相似;但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百花高楼更可怜 。
其中“可怜”却意为“可爱” 。
其次,了解语境词义的特殊性 。
在古典诗歌中,有许多的词在一定的意境中都有自己的特殊意义,这就增加了学生对诗歌表面及深层含义理解的难度了 。
比如,月;雁、蝉、鸥;落花、黄叶、柳;笛声这些是最普通不过的词和事物了,但是到古典诗歌中,尤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它们的意义就变了 。
再次,明确用典的含义和用意 。
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如果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就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词人借典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老了,但仍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 。
2.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通过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环境以及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状态等,进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中心思想,达到对作品由表到里的深刻理解 。
比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在理解本诗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一下贾谊,他是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
但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当看到这些内容后,我的学生就会大胆的猜测,在写此诗时,诗人应该也是被贬了,所以才借助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
而通过知人论事的方法我们也知道,刘长卿作此诗时已是第二次迁谪长沙 。
所以,我们就理解了本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了:诗人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
3.驰骋想象 诗歌的创作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经历,有的写的是所看之物,有的是叙写的离别之情,但是无论写什么,诗歌的创作都有想象的部分 。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想象,学生们才能理解、丰富词语的内涵,才能够补充诗词中省略的内容,才能理解作品的意境,才能悟出作品中的形象 。
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
比如,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上片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象一下诗人所见的景物,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苍凉悲壮、凋零之景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出词中壮丽的秋景之中所蕴含的凄凉伤感的柔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