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去那个软件啊!( 六 )


在琅琅读书声中 , 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 。
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 , 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 , 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 , 只有在朗读中 , 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 , 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 。
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 , 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 , 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 , 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 。
通过朗读 , 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 , 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
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 。
而“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 。
只有通过朗读 , 而且是大声朗读 , 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 。
在此基础上 ,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 , 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 , 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 , 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 。
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 反复朗读 ,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 , 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 让学生终身受用 。
3.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找出意象 , 组合画面 , 想景悟情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 。
首先是找出意象 。
所谓意象 , 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 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 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 。
所以教学唐诗宋词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 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 。
其次是组合画面 , 想景悟情 。
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 。
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 。
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 , 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 , 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 。
多情的人 , 埋怨漫漫长夜 , 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
屋里光照耀眼 , 于是将烛火熄灭 , 披衣步出门庭 , 月明夜深 。
露水湿衣 , 寒意袭人 , 此刻 , 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
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 , 还是回去再睡吧 , 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
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 , 在漫长月夜竞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
4.依托载体 , 优化教学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 , 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 。
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 , 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 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 , 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
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 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 , 有效地...
如何教初中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麻烦告诉我面对种种现状 , 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又学得积极主动、乐在其中呢?在多年的 语文教学中 , 我试着从把握 诗歌的语言、诗歌意境等方面去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培育学生的 人文精神 , 从而提高学生的 诗歌鉴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