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去那个软件啊!( 七 )


一、把握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 诗歌是艺术的 语言 , 甚至可以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尖端”所以在诗词教学中 , 把握好语言教学至关重要 。
诗歌语言有以下三美:凝炼美、弹性美、修辞美 。
在教学诗歌时 , 要抓住关键词、重点词 。
以《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为例 ,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起舞弄清影”中的“清”字进行仔细讲解 。
作者远离故乡和亲人 , 在中秋团圆时节 , 孤身对饮明月 , 顾影自怜 , 这不是一般的“寂寞” 。
我想 , 应该是说自己孤独寂寞的身影 。
从这段解说中 , 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那种孤独的心境 。
二、把握诗词的意境再现意境是诗歌教学的关键 , 如果失去了这个关键 , 则不成为诗歌教学 。
诗歌教学要再现意境主要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1、把握整体形象 。
在教学中 , 我鼓励大家整体阅读 , 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心境与思想 , 切忌断章取义 , 支离破碎的去分析 。
通过整体阅读 , 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 这就能为下面的学习做很好的铺垫 。
2、启发学生想象 。
“诗歌是说话的画 , 画是 沉默的诗” 。
因此 , 教学时 , 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容想象课文中那些意蕴深厚可供其咀嚼回味的东西 , 才能使学生理解作者对语言的提炼 , 对境界的描绘 。
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神 , 欣欣然趋向美 , 拥抱美 。
这样一来 , 学生心中的美的蓓蕾就会催开 , 对诗词的赏析就会水到渠成 。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思》为例 。
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 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
“古道西风瘦马” ,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 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 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 , 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 牵着一匹瘦马 , 迎着凄苦的秋风 , 信步 漫游 , 愁肠绞断 , 却不知 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 透露了 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
小令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 , 显示主题 , 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点击查看 。
】推荐给好友
古诗文诵读赏析大赛 一、学习古诗的意义首先 ,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 , 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 , 诗句的言外之意 , 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 , 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 , 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 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 , 去联想、补充和创造 , 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
古人云:不著一字 , 尽得风流 。
即是这个道理 。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 , 进行艺术再创造 。
学生在读古诗时 , 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 , 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 , 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 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 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
第三 ,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 ,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 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 , 既闪耀着美的光彩 , 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 , 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