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禾苗的诗句( 二 )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 , 老翁牵牛饮溪水 。
溪清喜不污牛腹 , 岂畏践霜寒堕趾 。
舍东土瘦多瓦砾 , 父子勤劳艺黍稷 。
勿言牛老行苦迟 , 我今八十耕犹力 。
牛能生犊我有孙 , 世世相从老故园 。
”表达出对牛的关心 。
田园山野幽趣 , 牧童骑跨牛背 , 横吹竹笛 , 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 。
宋雷震《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 , 短笛无腔信口吹 。
借题发挥 , 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 , 清代画家杨晋 , 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 , 断续歌声独往返 。

【形容禾苗的诗句】

不与人间荣辱事 , 满蓑风雨亦尧天 。
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 , 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 。
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 , 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 , 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 。
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尔牛角弯环 , 我牛尾秃速 。
共拈短笛与长鞭 , 南陇东冈去相逐 。
日斜草远牛行迟 , 牛劳牛饥唯我知 。
牛上唱歌牛下坐 , 夜归还向牛边卧 。
长年牧牛百不忧 , 但恐输租卖我牛” 。
诗人笔下的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 , 心疼“牛劳牛饥” , 更担心牛被卖掉 。
再如宋代梅尧臣的《耕牛》:“破领耕不休 , 何暇顾羸犊 。
夜归喘明月 , 朝出穿深谷 。
力虽穷田畴 , 肠未饱刍菽 。
秋收风雪时 , 又向寒坡牧” 。
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 , 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 , 早出晚归 , 饥寒交迫 , 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 。
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草绳穿鼻系柴扉 , 残喘无人问是非 。
春雨一犁鞭不动 , 夕阳空送牧儿归 。
”正因为牛勤劳淳朴 , 任劳任怨 , 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 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 得到诗人的赞美 。
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 , 以牛比人和自喻 , 是历代咏牛诗歌的主调 。
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生动地描写了牛在干旱田地上耕作的劳累:“牛吒吒 , 田确确 。
旱块敲牛蹄趵趵 , 种得官仓珠颗谷 。
六十年来兵蔟蔟 , 月月食粮车辘辘 。
一日官军收海服 , 驱牛驾车食牛肉 。
归来攸得牛两角 , 重铸锄犁作斤劚 。
姑舂妇担去输官 , 输官不足归卖屋 , 愿官早胜雠早覆 。
农死有儿牛有犊 ,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
”宋代孔平仲的《禾熟》通过一个秋收场景 , 刻画了牛只知耕作、从不索取、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形象 。
其诗写道:百里西风禾黍香 , 鸣泉落窦谷登场 。
老牛粗了耕耘债 , 啮草坡头卧夕阳 。
唐代诗人刘叉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颖川水 , 饥喘吴门月 。
黄金如可种 , 我力终不歇 。
”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 , 饥时对月喘着粗气 , 艰辛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 仍不得休息 。
“黄金如可种 , 我力终不歇” , 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 , 诗中的牛分明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生活的写照 。
南北宋时期的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 , 罢相贬官后曾写下《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 ,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 , 不辞羸病卧残阳 。
人生得饱万事足 , 拾牛相齐何足言!”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 , 赞颂了病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界 。
实际是以病牛自喻抒发抱负:虽然遭受打击 , 弄得筋疲力尽 , 仍然要以国家兴亡和苍生为念 , 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 。
白石老人咏牛诗 , 格调清新 , 小小之事 , 人诗人画 , 别有风趣 。
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 , 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 , 云:祖母闻铃心始欢 , 电曾总角牧童还 , 儿孙照样耕春雨 , 老对犁锄汗满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