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禾苗的诗句( 四 )


霜风捣尽千林叶 , 闲倚筇枝数鹳巢10、放船开看雪山晴 , 风定奇寒晚更凝 。
坐听一篙珠玉碎 , 不知湖面已成冰(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里的)
宋 郑樵 插秧歌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插秧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的作品 。
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 , 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 。
全诗写得新、奇、快、恬 , 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
田夫抛秧田妇接 , 小儿拔秧大儿插 。
笠是兜鍪蓑是甲 , 雨从头上湿到胛 。
唤渠朝餐歇半霎 , 低头折腰只不答 。
秧根未牢莳未匝 , 照管鹅儿与雏鸭 。
作品鉴赏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 , 所以作者也不怠慢 , 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 , 小儿拔秧大儿插 。
”这分工何等明确 , 何等精细 。
拔秧活轻 , 小儿干 , 接秧也轻 , 田妇干;比较起来 , 抛秧插秧活重 , 田夫和大儿干 。
“抛”、“接”、“拔”、“插” , 四个动词 , 准确具体 。
尤以“抛”字最妙 , 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 。
只两句 ,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 跃然纸上 。
...
夜书所见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而感到什么表达了...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 。
梧:梧桐树 。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
④促织:蟋蟀 。
⑤篱落:篱笆 。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 送来阵阵寒意 ,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 送来阵阵寒意 ,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 , 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 , 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
他深夜难眠 , 透过窗户 , 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
挑 , 读上声 , 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 , 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 , 世间儿女 。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 , 反衬出有心人之若 , 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 , 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 , 寒声阵阵 , 秋风瑟瑟 , 江船漂泊 , 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 , 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 , 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 , 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
一二两句写景 , 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
一江秋水 , 满天黑暗 , 触耳寒声 , 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 , 意有不顺 。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 , 兴致高昂 , 巧妙地反衬悲情 , 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
通观全诗 , 整体而论 , 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
儿童夜捉蟋蟀 , 兴致勃动 , 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 , 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 , 深更半夜了 , 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