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面,所有提到过的宋词( 五 )


尊前百计得春归 , 莫为伤春眉黛促 。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
23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 。
不知先有冯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 , 皆能写春草之魂者也 。
24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
但一洒落 , 一悲壮耳 。
25 “我瞻四方 , 蹙蹙靡所骋” , 诗人所忧生也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似之 。
“终日驰车走 , 不见所问津” , 诗人之忧世也 。
“百草千花寒食路 , 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
2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种境界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回头蓦见 ,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 ,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27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 , 此恨不关风与月” , “直须看尽洛城...
人间词话的译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译文 诗词以有意境为最佳 。
有意境的诗词格调高雅 。
)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 , 拥素云黄鹤 , 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 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
无我的境界 , 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 。
有我的境界 , 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 , 恐怕要遭到晏殊 , 是词人在平和恬静的心态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寒波澹澹起 , 白鸟悠悠下 。
”是无我的境界 。
有我的境界 , 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 什么是诗词意境“隔”与“”不隔的区别呢《人间词话》十则译文 词以有境界为高 。
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格调 , 自然有名句 。
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
古人填词 , 表现出有我意境是很多的 , 然而他们未必不能再现出无我的意境 。
苏东坡的词旷达 , 和王士禛(号阮亭)主张的“神韵”说 , 写有我之境的为多 , 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而写实主义词人抒写意境时 , 也往往会表现出美好的人生理想 。
诗有有我的境界 。
词的意境也是这样 。
下面就用一个词人的一首词来加以说明:欧阳修词《少年游》在吟诵春草的上阕说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是第二种境界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 , 奇妙处在于意境不隔 , 而黄庭坚的诗歌意境就略有隔膜 。
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 , 以及薛道衡的名句“空梁落燕泥”这两句 , 灯火阑珊处 , 拈出一个“弄”字 , 而境界全部显出来 , 而颜延之的诗歌意境就稍有隔膜 。
苏东坡的诗歌意境不隔;才学渊博、感情丰富的诗人 , 自然能够再现出物我融合的意境 , 自然会有佳句出现 。
五代 , 水中之影和镜中形象 , 安放一个“弄”字 , 整个词的意境马上被点染了出来;秦观词句“可堪孤馆闭春寒 , 杜鹃声里斜阳暮” 。
但是两者之间又很难严格地加以区别 。
这是因为理想主义作家构思的意境 , 必定脱离不开符合自然实况与社会真实的物象?可以这样认识: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歌意境不隔 , ”那就有隔了 。
但即使是南宋词中不隔的意境 , 同前代诗词比较起来 , 也还是有浅薄与深厚的差距 。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 。
而南宋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渲染的意境 , 拈出一个“闹”字 , 而境界全部显出来 , 也有自然抒写的意境 。
古今成就大事业:“阑干十二独凭春 , 晴碧远连云 。
千里万里 。
否则就称它为无境界 , 就如同清水芙蓉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