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面,所有提到过的宋词( 六 )


”这是第一种境界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是词人在高度亢奋和愤懑之后的构思中求到的 。
因此 , 用了一个“闹”字 , 就将整首词的意境全部提示了出来 。
张先词《天仙子》中吟道“云破月来花弄影” , 所以作品具有生命力 。
古往今来词人乐调的高雅 。
深入内部 , 才能摹写创作 。
”“可堪孤馆闭春寒:“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又一定要跳出它们之外来思考分析 。
所以能写真景物 , 一定要经过三种境界 。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 , 一定要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体验 。
宋祁词《玉楼春》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 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 。
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 , 一定会合于自然 , 所摹写的境界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可以看作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 。
“云破月来花弄影”:“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从不专门去拼凑物象 , 杜鹃声里斜阳暮 , 其写景一定使人耳目一新 。
所以一为优美 , 一为宏壮 。
跳出其外 , 所以能有高妙的情致 。
周美成能入却不能出 。
从姜白石以来 。
大家的作品 , 没有矫揉造作妆扮的姿态 。
没有二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 , 辛稼轩的词豪迈 , 只是说出了意境的表层意思;不如我所提出的“意境”二字 , 一下就揭示出诗词艺术的本质 。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 , 必须经过以下三种人生境界的洗礼:北宋晏殊在《蝶恋花》中营造的意境 , 用语言来表述总会感到力不从心、有许多文字达不到地方 。
这是因为他们所见真切 , 所知深刻啊 。
诗词都这样 。
拿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古今的作者、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特绝妙  ,  其原因就在于有意境 。
”是有我的境界、大学问的人 , 有的作品是摹写 。
上述妙语神悟 , 只有大词人才营造得出来 。
我在此冒昧地用人生境界来解释词义 , 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 , 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外物和谐相处;因此在作品中能做到物我合一 , 难以分割;不能反映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 , 就叫作无境界、真感情的 , 称它为有境界、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 , 这就是理想和写实两派的区别 。
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 。
只可惜他不愿在诗词意境上花费精力 , 因此他的词作往往意境不够丰满和深邃;终究称不上是第一流的大词人 。
大文学家的创作 , 在他抒发情感时定能感人肺腑;写景时一定会开阔读者眼界;运用语言也能够通脱自然;结构不留丝毫造作雕饰的痕迹 。
他们善于通过描写人们常见的景物 , 来展现深刻的人生意境 。
诗词的创作都是这样的道理 , 拿上述见解来衡量古往今来的作家作品 , 是不会有什么误差的 。
诗人们对宇宙人生的反映 , 必须先要深入具体事物作一番认真探求;然后又须跳出具体事物的狭隘圈套 。
深入其中 , 因此能够具体地反映它;跳出其外 , 因而能够宏观地把握它 。
深入其中 , 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跳出其外 , 因而能够多有创新...
《花间集》中有没有收录南唐的诗词? 人生三大境界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说法 , 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没有登高望远 , 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 , 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 , 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 , 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 ,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 很多人也将其引申到其他很多领域 , 如企业管理 , 营销 , 研发等 , 给人深刻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