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物象与意象的关系( 三 )
我们已经知道:“象”是客观之“象” , 即景象、物象、事象 。
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 。
“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 。
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具体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 , 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 。
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 , 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 。
物象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 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 , 它是客观的 , 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 , 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
比如说杜甫的名诗“春望”写战乱国破时的怆凉场景:“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这其中的“花”与“鸟”便是自然景物 , 花开花落 , 鸟宿鸟飞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 本来是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有何感应变化的;二是“意象”中之物象 , 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 。
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 , 由具体名物构成 。
那么同样是以杜甫这句诗为例 , 由于这“花”与“鸟”都被作者选用入诗 , 成为了作者为达意而取之象 , 那么这“花”就不再是原先生长在土壤中的花儿 , “鸟”自然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中林野之间的鸟儿了 , 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思想和情感 , 由于具备了“:人性” , 即人的心理和情商 , 所以 , 花儿会因伤感忧思而泪洒如雨 , 鸟儿也因离愁别恨而心胆俱裂 。
其实弦外之音 , 是作者内心因充满了沉痛忧虑才看花瓣落而潸然泪溅 , 闻鸟悲啼而心愈惊惧 。
物象在意象成分中是意象的物质外壳 , 是主观内容的载体 。
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 , 将为展开联想和发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 。
在诗文创作中 , 离不开模写物象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写 。
“心境万物生” , 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进行 , 必须“神与物游” , 附丽于物 。
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 , 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 , 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 , 从而确立“意象”中之物象 。
物象的获得 , 不是凭空虚构的 , 凭空虚构 , 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 。
生活 , 是获取物象的源泉 。
当然 , 很多作品中 , 意象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
“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 , 有时意象重心在“象” , 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象 , 特指由具体名显的景物事物构成的纯意象作品 , 称为”立象尽意”.如:王昌龄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这便是一首物象诗 , 一共杂合了六种景物 , 即:黄鹂翠柳 白鹭 青天 积雪和泊船 , 却活泼而生动地把一幅欣喜盎然的早春图勾画在我们面前;有时意象重心在“意” , 又分为两种情况 。
一是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点缀式意象作品);我姑且将其称为”点 象尽意”.如:刘禹锡的“秋日”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宵” , 这首诗从一开篇到末尾 , 除了第三句用了一个自然物象 , 即“排云上”的“一鹤”之外 , 其它三句全是直抒作者情思 , 看似单一的物象描绘 , 却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豪迈洒脱 。
同样起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
另一种以“意”为重心的情况 , 在众多的文学鉴赏中被称为“直言其意”或“直抒胸臆 ”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 , 本身就是意象概念的含混 。
就算作品中没有直接的事景物象的描写或点缀 , 但就作品此时呈现出来的“事象”而言 , (事象即事件 , 事物 , 事理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本就是“象”的一种 , 怎能就被看作透明的 , 说是“直言其意”哩?象我们熟知的乐...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会放映正在上映的电影吗
- 武汉|武汉樱花在哪个大学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 ?五一|2022年五一上海限行吗
- 再好的关系,在金钱面前,也会瞬间崩塌
- 女朋友|女朋友从来没给我买过东西一直是我在买
- 三金|结婚三金在大城市买还是老家买
- 爱情|男生把车给女生开意味着什么
- 结婚|结婚三金买完后放在男方家吗
- 女朋友|女朋友花钱很大方怕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