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怎么写?( 六 )


人性可塑 , 但是有其限制 。不激励不足以调适员工的行为 , 而激励也无法完全改变员工的行为 。特别是不平的心理 , 更是激励的一大阻碍 。
最好的办法 , 便是根本改变公平的观念 。管理者坦诚说明“我只能够公正 , 却很难保证公平” , 因为管理者自己强调难保公平 , 员工就会用不公平来批评他 。得到奖赏不感激 , 未得奖赏不服气 , 完全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完全公平所招致的恶果 。公正未必公平 , 是解开两难的观念突破 。
实际上 , 不公平才是常态 , 公平反而是一种特殊的心态 。一种激励措施 , 居然被大家视为公平 , 不是这个组织太专制了 , 大家敢怒不敢言 , 不敢明白地表现出来;便是这种措施太宽松了 , 大家毫不费力 , 就能够获得激励 , 而且所得甚丰 , 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 , 一时间觉得十分公平 , 当然没有什么怨言 。这两种情况 , 其实都不合乎激励的原则 。
激励和沟通、领导一样 , 都会产生两难 。不做不行 , 做也不行 。把公平的观念摆在一边 , 用合理的不公平来取代 , 应该是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 。
激励从两难开始 , 才能够兼顾激励与不激励 。换句话说 , 应该激励的人 , 才给予激励;不应该激励的人 , 不必给予激励 。同样地 , 应该激励的时候 , 才能实施激励;不应该激励的时候 , 实在不能激励 。
激励不可过分 , 以免“惯坏”了员工 , 无以为继;或者“鼓胀”了员工 , 造成长期疲惫 。激励应该合理 , 目的在有效调适员工的行为 。站在激励的立场 , 相当于凡事都要激励 , 很容易掉入讨好员工的陷阱 。激励不好 , 不激励也不好 , 这是两难 。怎样兼顾激励与不激励呢?那就是“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 , 以求得合理的激励” 。
第二章 中国人的激励特性
有本事就来拿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 , 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 , 在于“有本事就来拿” 。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 , 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 , 最好反求诸己 , 再充实自己 , 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 。
公正地提供机会 , 有本事就来拿 。但是机会不够多 , 不能普遍地提供 , 所以不见得公平 。这一次拿不到 , 等待下一次 , 公正未必公平 , 大家才能够谅解 。